【台灣醒報記者楊智強綜合報導】網路速度和普及率已成為決定現代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更是決定經濟發展的關鍵。我國是在2005年開始以WiMAX做為發展4G網路的技術,並將其列為「台灣新十大建設」之一。幾年後發現,另一4G技術LTE較受國際各電信大廠歡迎,之後WiMAX技術逐漸沒落。國際大廠紛紛抽手,我國政府不僅反應不及,更讓台灣4G後續發展落後他國。
「M台灣計畫」
我國WiMAX的發展計畫是在2003年11月,由當時行政院長游錫堃宣佈「台灣新十大建設」之一的「M台灣計畫」,準備開始建設台灣的4G寬頻技術。2005年6月由立法院通過,2007年開始受理WiMAX營業執照申請,同年7月發出6張執照,得標廠商包括全球一動、威邁思電信、大眾電信、遠傳電信、大同電信和威達有線電視等。
自從WiMAX定調為我國發展4G寬頻網路系統的技術後,2007年10月,政府和5家國際擁有WiMAX的技術大廠簽署技術合作備忘錄,合作的廠商包括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摩托羅拉(Motorola)、諾基亞西門子(Nokia Siemens)、斯普林特Nextel(Sprint-Nextel)和Starent等,象徵我國對主導世界4G電信發展的野心。
這5家擁有WiMAX技術的企業,紛紛開始和台灣已獲授權的電信公司合作,各個摩拳擦掌,準備推出領先全球的4G寬頻網路技術。WiMAX的最大推動美商英特爾前後也和我國簽署了兩次合作備忘錄,並承諾在5年內投資和採購台灣相關產品技術達150億台幣。
WiMAX主要發展國
我國政府當時除了大力投資技術開發外,也給予參加開發的上、中、下游廠補助,並推出優惠政策獎勵投資。根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2008年推出的「WiMAX產業分析及投資機會」報告顯示,當時我國在WiMAX研發已早許多國家一步,全世界只有6座WiMAX驗證實驗室,台灣就佔了2座,
「WiMAX產業分析及投資機會」報告也指出,經濟部估計,2012年台灣因為WiMAX所衍生出來的經濟效益可以達到1400億台幣,台灣2008年對WiMAX的投資也已高居全球第2,達到199億台幣。
危機浮現
但沒有人想到,當我國政府和產業正大力推動WiMAX的建設時,國際上的4G寬頻技術版圖已悄悄的產生變動。從2009年開始,幾家和我國曾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廠商,包括阿爾卡特-朗訊和諾基亞西門子等,都陸續倒戈,轉向投資另一4G寬頻技術LTE。
WiMAX的創造者英特爾甚至在2010年7月,無預警改組在台灣的WiMAX計畫辦公室(WPO),改組的動作幾乎等同解散WPO。因為WiMAX的技術是由英特爾主導,若英特爾撤出在台灣的辦公室和主要技術人員,除了在技術研發方面會有缺失之外,我國廠商對於技術發展WiMAX的信心也大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