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記者楊又肇/報導

Nvidia即將在近期公布的中階款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760,在尚未解禁前已經有部分資訊提前曝光。

根據中國論壇網站PC EVA所透露消息,指出Nvidia即將解禁的GeForce GTX 760將採用GK104-225-A2顯示核心,同樣採用去年所推出的Kepler架構,同時將配置1152組CUDA核心、96組TMU與32組ROP,所配置顯示記憶體為2GB GDDR5 256-bit規格,並且元BOOST 2.0技術。

至於顯示卡PCB設計仍沿用先前GeForce GTX 600系列規格,另外配置兩組DVI輸出、一組HDMI輸出,以及一組DisplayPort輸出。而GTX 760主要將延續去年所推出的GTX 660Ti,並且將與競爭對手AMD Radeon 7950 BOOST抗衡。價位方面,據傳將會在美金249元至299元之間 (根據不同合作廠商所推行版本)。

而實際效能部分,PC EVA論壇網站也釋出一張由合作廠商製作的GTX 760相關測試數據,其中顯示在3DMark相關測試結果約比GTX 660 Ti提昇12%效能,而在遊戲效能表現也約有15%左右提昇比例。

※相關連結》

‧中國論壇網站PC EVA釋出內容

數位資訊

更多資訊在http://diy3c.gamefyr.com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分類: 數位相機


奧運已經結束了快一年,當時我們曾介紹過一些用來拍攝運動照片的特殊技術,不過比起將整部相機透過強大粗壯的搖臂進行遙控拍攝的做法,來自東京大學 Ishikawa Oku 實驗室的科學家,則是帶給我們一個更有效率的新型高速追蹤相機系統,估計將大幅度改變棒球、乒乓球與足球等球類運動在準確追蹤球類目標的轉播技術。此追蹤系統在最近才逐漸進入下個研究階段 -- 準備走出實驗室進行實際測試,觀察此系統是否依然可以保持在固定環境下的試驗成果,而假若一切順利依計劃執行,目前粗估在兩年內便會正式投入電視轉播用途。

在跳轉後的影片介紹中,我們必須要說此系統的效果真的讓小編聯想到了雞頭防手震的影片(詳見引用來源)非常令人驚艷。這套追蹤系統,可以用超快速的反應來追蹤畫面中的乒乓球,而且即便是用繩子綁住快速繞圈旋轉,相機鏡頭仍能將球的畫面幾乎都能保持在畫面正中 -- 題外話,看影片如有點暈眩請不要勉強啊... 人眼還真的跟不太到這個追蹤系統哩(更別遑論是手動來追蹤拍攝了)

相較於透過搖臂來移動相機本體的做法,這套系統採用的是分別負責兩個方向折射的兩面可動式反射鏡,旋轉機構的移動速度只有受到小小的鏡片承軸限制 -- 所以搭配使用的相機 / 攝影機的尺寸或種類的限制自然便沒有以往這樣要求了。當然,除了硬體外,這套系統也擁有十分強大的追蹤系統,讓我們可以屏除以往必須要先預測動向並且用較廣角拍攝來避免物件跑出畫面的做法,便可正確且迅速地更新追蹤物件在畫面中的位置資訊,並且用 Full HD 的畫質記錄。更有意思的是,這些被追蹤的物體,還可以透過投影機在其上加入許多有趣的表情符號甚至互動呢。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快點擊繼續閱讀經由影片便能輕易了解啦。

經由:EngadgetDiginfo
引用來源:Ishikawa Oku Laboratory
更多資訊:雞頭防手震

Tags: camera, Ishikawa Oku Lab, IshikawaOkuLab, mirror, motiontracking, tracking, university of tokyo, UniversityOfTokyo, video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新聞網/記者楊又肇/報導

除了公佈此次發表新機外,三星在英國倫敦發表會現場也實際展示包含Galaxy S 4 Zoom、Galaxy S 4 mini,以及Galaxy S 4 Active。此外,三星也透露Galaxy S 4將持續推出包含藍、紫、紅、棕、粉等新色。

原本以為包含Galaxy S 4 Zoom、Galaxy S 4 mini,以及Galaxy S 4 Active都將在英國倫敦發表會上才正式公佈,但或許是因為擔心時間流程過長,因此在先前紛紛透過新聞稿方式公佈,此次在發表會上才首度實際展示。

三星在後續中同時透露Galaxy S 4將推出包含藍、紫、紅、棕、粉等新色,並且將在之後陸續推出。

首先在Galaxy S 4 Zoom部份,其實本身有點類似去年所公佈的Galaxy Camera,但三星實際是將其擺放在Galaxy手機系列,因此本身確實可用於通話,並且可在通話不中斷情況下,透過10倍變焦光學鏡頭與1600萬畫素感光元件進行拍攝,亦可配合3G連網機能分享照片,或者配合Google Store下載不同拍攝App擴充。

拍攝功能啟動部份,輕轉10倍光學變焦鏡頭環即可快速啟動,另外也能配合IN-CALL PHOTO SHARE功能在通話中分享照片內容。

至於手機規格部份,具體來看是接近Galaxy S 4 mini,主要採用解析度為960*540的4.3吋Super AMOLED螢幕,並且搭載1.7GHz雙核心處理器、1.5GB記憶體與8GB儲存空間,並且可透過micro SD記憶卡擴充。

而就Galaxy S 4 mini本身所配備相機規格,分別是800萬畫素攝影鏡頭,以及190萬畫素視訊鏡頭,電池容量則是1900mAh。

而針對防水、防塵需求,三星在先前所公佈的Galaxy S 4 Active則與原本Galaxy S 4採相同規格,搭載5吋Full HD顯示螢幕,內建Qualcomm Snapdragon 600 1.9GHz四核心處理器、2GB記憶體與16GB儲存空間,同樣可配合micro SD記憶卡擴充儲存空間。

不過,Galaxy S 4 Active額外對應IP67規格的防水、防塵特性,最高可對應半小時內沉水1公尺的防護效果,同時因為配置實體相機按鍵,因此在水下也能進行拍攝,另外也同樣對應手套觸控技術,至於相機畫素則僅為800萬畫素。

更多資訊在http://diy3c.gamefyr.com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電視將顛覆智慧型電視市場?
蘋果電視將顛覆智慧型電視市場?

蘋果(AAPL-US)一次又一次的表示,智慧型電視是蘋果相當有興趣的一個產業。到底蘋果是否能在手機、平板之外,另外開疆闢土?《時代雜誌》報導,蘋果挾帶3項不可或缺的優勢,將會為電視市場掀起一場大風暴。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難解的問題,也在科技界上演:到底是先有硬體,還是先有軟體?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取決於你是硬體工程師還是軟體工程師。但,就一般來說,都是先有硬體,才有軟體,之後才會有軟體開發套件(SDK),使軟體開發者用來開發相對的應用程式。

這樣的開發模式,可說是所有智慧型科技產品的準則。蘋果也不例外,先有iPhone、iPad,才開發出iOS作業系統,幫手機加入「智慧」,最後才開發一套SDK,讓工程師可以編寫應用程式。雖然谷歌(GOOG-US)反其道而行,先開發Android系統,才開發硬體設備,但是基本上實際的操作方法也相差不遠。

以電視市場來說,直到現在,大多數的都還是傳統的「傻瓜」電視。 一台電視不過就只是一個加了塊螢幕的小黑盒子。但精確的說,電視仍然是一個硬體平台,而對這個平台來說,電視節目就是應用程式。但大多數的電視沒有作業系統,更沒有專屬的SDK,更遑論應用程式了。

《時代雜誌》報導,美國科技大老蘋果公司,已經看準這塊智慧型電視商機,並預估在不久的將來,「傻瓜電視」的時代就會過去。蘋果指出,智慧型電視要搭配智慧型作業系統才能相輔相成,也已經透過搭載iOS系統的蘋果電視進行測試。只是目前還少了一些其他要素,如應用編程介面(API)、軟體開發的框架等。有了這些,工程師才能針對蘋果電視開發應用程式。

《時代雜誌》報導,雖然索尼、谷歌都嘗試為自己的智慧型電視開發作業系統,但報導指出,最終蘋果仍會是開路先鋒。蘋果將可能開發出一款內容豐富的作業系統,並且提供一套完善的開發工具,讓工程師可以開發出許多創新的應用程式。這將把智慧電視的功能,提升到另一個更高的境界。

其實,早在5年前,蘋果就著手透過iOS系統,規劃智慧型電視。透過結合功能強大的作業系統以及蘋果電視的機上盒,將可以把電視「變聰明」,並發揮其最大效能。(接下頁)

自PC問世以來,「先有硬體,再軟體,最後是SDK」的開發模式便逐漸成為主流。當這3者配合的完美無間時,原本無生氣的硬體,變開始活了起來。雖然硬體很重要,但作業系統和SDK才是賦予生命力的主要來源。對蘋果公司來說,令人期待的下一步,就是開發出一套智慧型電視的作業系統,和一套專屬的SDK。如此一來,便可釋放開發者的無限創意及想像力,設計出超乎我們想像的應用程式。

有趣的是,由此一角度來看,蘋果是否能生產出專門的電視機,或許已經不那麼重要。蘋果電視不過就只是一個小黑盒子加上一塊螢幕罷了,就像iPhone和iPad也都只是裝著iOS系統和應用程式的機器一樣。但最不一樣的是,智慧電視的使用者介面和互動模式,將會和iPhone、iPad大相逕庭。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電評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